This is G o o g l e's cache of http://www.wu-chinese.org/myfav3.htm as retrieved on Dec 16, 2005 22:49:27 GMT.
G o o g l e's cache is the snapshot that we took of the page as we crawled the web.
The page may have changed since that time. Click here for the current page without highlighting.
This cached page may reference images which are no longer available. Click here for the cached text only.
To link to or bookmark this page, use the following url: http://www.google.com/search?q=cache:Ijh7MFHEnN0J:www.wu-chinese.org/myfav3.htm+&hl=en&client=safari


Google is neither affiliated with the authors of this page nor responsible for its content.

吴语的地理分布

锦绣江南,处处吴音;吾爱吾乡,吾爱吴语。cign scioe kaogn neu, tcy tcy whu yign; ngwu e ngwu sciagn, ngwu e whu gnu

             吴语概述

吴语源流

吴语的地理分布

吴语未来

吴音读字

听听吴音

精选文章

各地吴语声韵调

 雅俗共赏吴语文学

   主页

 

 

吴语的地理分布

吴语分布地域及人口

    吴语分布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下游五省一市,北与江淮官话,西与徽语、赣语,南与闽语接界。吴语具体分布如下:

    江苏23市县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677万;上海市的各市辖区及106300平方公里,人口1185万;浙江74市县,9.1万平方公里,人口3657万;江西5市县,5400平方公里,人口185万;福建一县,浦城北部2300平方公里,人口27万;皖南14市县1.3万平方公里,人口261万。吴语全部分布面积约13.75万平方公里,人口6992(以上是郑张尚芳据1982年人口普查数字统计的。统计方法是从各县市总人口中减去非吴语乡镇的人口数字。如吴语人口最多的浙江省总人口共3888.5万人,减淳安徽语42万,建德徽语36.6万,庆元蛮话[蛮话为闽东话]0.5万,泰顺蛮话18万,泰顺闽南话1.4万,平阳闽南话24.3万,苍南闽南话48.4万,苍南蛮话25.4万,洞头闽南话5.2万,玉环闽南话2.8万,安吉官话5万,长兴官话4.7万,长兴闽南话2.7万,浙南畲话15万,共减非吴语人口232万,而得到3656.5万之数)。经过十余年后,现在当然已经超过7000万了。

地点 吴语区面积(km2) 吴语区市县数 操吴语人口(万) 占吴语总人口比例
江苏省 20000 23 1677 23.98%
上海市 6300 11 1185 16.95%
浙江省 91000 74 3657 52.30%
安徽省 13000 13 261 3.73%
江西省 5400 5 185 2.65%
福建省 2300 1 27 0.39%
总计 137500 127 6992 100%

    除上海外,其他省的吴语区都聚居、杂居、散居有非吴语的人口,上面数字说明即使吴语分布全省最广的浙江,也有闽语128.7万人(闽南话84.8万、闽东话43.9),徽语78.6万,官话9.7万,畲话15万人。其中数量最大的闽南话人口大抵是明清之交的泉漳移民,他们除主要分布在温州地区南部,还向浙北长兴、安吉、临安及江苏宜兴移民。并一直分布到皖南广德、宁国、郎溪、芜湖县东部,江西的上饶、玉山、广丰等县境内及福建浦城北部边境。他们常自称“温州人”,实际不说温州话而说浙南闽语。这些移民中有的是跟浙江的官话移民一样,是太平军战后清政府招垦被兵荒地时迁移去的。

    皖南本地原来只有吴语、徽语和赣语,除旧徽州府及浮梁说徽语,怀宁地区、东至以及贵池、石台两县西部说赣语外,原来都是吴语地盘(因大都是古宣州总督府所辖,故称宣州吴语)。但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中,兵灾、瘟疫促使人口凋零,东部最严重,广德由31.2万余人锐减至6000余人。1936年续修《宁国县志·风俗》也说:“土民存者不足百分之一,客民居多数”,“湖北人满阡陌”。同治五年(1866)开始各省奉令设劝农局、招垦被兵荒地,湖北、河南两省及安徽江北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皖南,移民最集中的地区为广德、郎溪、宁国、宣城东部和浙江的安吉、长兴,其次是南陵、青阳等地,移民的方言占据了大片原属吴语的地域。沿江的当涂、采石、芜湖、大通、池州等大城镇则很早就受到江淮官话的影响,江中和沿江沙洲又大都由江北移民垦殖,所以至今黄山、九华山以北各县除圩区尚说吴语,县城都通行江淮官话,只有铜陵、繁昌、泾县、黄山市的太平等四城官话与土话并用,一般对外用江淮官话,家庭内部、老人妇女之间才说宣州吴语。芜湖县城湾沚,石台县城七里,青阳县城蓉城,现在只有少数老年人才会说原来的本地话(石台县城老派说石陵小片吴语,新派说赣语)

    宁国南部山区土著方言是宣州吴语,移民方言有浙江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畲话、江淮官话、湖北官话、河南官话等,土著与移民交错杂居,成为少见的方言博览会。注意浙皖闽的畲话都是一种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它与广东博罗等处畲族说的固有畲语(一种苗瑶语)不同。
地点 吴语人口过当地人口20% 当地方言(粗体为人口过当地人口50%)
江苏省      是 官话、吴语、闽语
上海市      是 吴语
浙江省      是 吴语、闽语、徽语、官话、客家话
安徽省      否 官话、徽语、吴语、贛语、闽语、客家话
江西省      否 赣语、客家话、吴语、官话、徽语、湘语
福建省      否 闽语、客家话、赣语、官话、吴语

吴语的分区

    吴语南北、东西差异极大,彼此不能通话,甚或误认为对方说的不是吴语。北区出生的余杭章太炎先生在《检论·方言》中甚至将温处台方言划归闽语,所以必须在内部再行分区。

    根据语言特点及通话情况,可将吴语分为三区六片:北区太湖片,南区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处衢片,西区宣州片。太湖片最大,可再分为毗陵、苏沪嘉、苕溪、杭州、临绍、甬江等六小片。处衢片也较大,可分为处州、龙衢两个小片。宣州片较散,可分为铜泾、太高、石陵三个小片。下面列举各小片分布的县市名称。各县市内的土话有的只一种,有的不止一种,部分县因有两种以上土话而跨片重见,则县城所在的片加星号“*”为记。此处分区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吴语”及“安徽南部方言”两图。这两图皆由郑张尚芳编绘,依据地图集编委会规定以1984年地名为准。这几年变化甚多,如无锡县,今为锡山区;吴县,今为吴中区;上海县,今划归闵行区;嘉定、宝山、金山皆已划为区,川沙县划归浦东新区。凡此,皆不改动。

江苏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太湖片  有   有   有  有
台州片   有
东瓯片     有
处衢片   有   有   有
婺州片   有
宣州片  有   有   有

一、北 

1.北部吴语虽分布于苏沪浙皖四省市,但内部通话程度较大,故合为一片。

    2.太湖片67县市,人口4730万人。

    (1)毗陵小片15县市,人口800万。

    [江苏]  常州市、武进(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丹阳、金坛(除漕河以西)、溧阳、宜兴、江阴(除西北角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沙洲(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南通县(县城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启东(北部吕四等7)、高淳(东部顾陇、永宁等7)

    [安徽]  郎溪(北部定埠、梅洛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广德(北部下寺乡的庙西,南部芦村乡的甘溪沟及东亭乡部分村庄)

    (2)苏沪嘉小片30县市,人口2330万。

    [江苏]  南通县(东南部通海区9个乡及东北部三余区7个乡)、如东(东南角)、沙洲(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启东(除北部吕四、三甲等7个乡)*海门(南部)、常熟市、无锡县、苏州市、吴县、吴江、昆山、太仓。

    [上海市]  上海市区、上海县、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185万人)

    [浙江]  嘉兴、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

    (3)苕溪小片五县市,人口300万。

    [浙江]  湖州市、长兴、安吉(以上两县西部边境官话移民区除外)、德清、余杭。

    (4)杭州小片一市,人口120万。

    [浙江]  杭州市(限城区及周围近郊区)

    (5)临绍小片十二县市,人口780万。

    [浙江]  临安(旧昌化县昌北区及旧于潜县北部边境除外)、富阳、萧山、桐庐、建德(下包、乾潭以东)、绍兴市、诸暨、嵊县、新昌、上虞、余姚、慈溪。

    (6)甬江小片十县市,人口400万。

    [浙江]  宁波市、鄞县、奉化、*宁海(岔路及其以南除外),象山、镇海、定海、普陀、岱山、嵊泗。

二、南 

    1.南部吴语四片除处衢片部分外,都在浙江境内。但分歧很大,甚至片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一般说台州片婺州片跟北部吴语尚有一定程度的通话可能(台州片语音与北区最近),而东瓯、处衢两片

与其他片差异最大,完全不能通话。

    2.台州片10县市,人口500万。

    [浙江]  临海、三门、天台、仙居、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乐清(清江以北)、宁海(岔路以南)

    3.东瓯片12县市,人口420万。

    [浙江]  *乐清(清江以西)、永嘉、温州市、瓯海、瑞安、平阳(闽语区除外)、苍南(闽语区除外)*文成(除南田区)、泰顺(限万丈区)、洞头(南部洞头、元觉、霓屿三岛东部的闽语区除外)、玉环(西南角)、青田(东部温溪区,及万山区的黄洋、万山等乡)

    4.婺州片9个县市,人口400万。本片内有些县互相通话困难,要用金华话作中介。从通话情况看,金华、兰溪接近,武义、永康接近,东阳、磐安与义乌接近,浦江更较特殊。

    [浙江]  金华市、兰溪、浦江、义乌、东阳、磐安、永康、武义(旧宣平县地区除外)、建德(姚村乡及旧寿昌县东南唐村、里叶二乡)

    5.处衢片23县市,分布在浙西南、赣东北、闽西北,人口650万人。

    (1)处州小片9县、人口150万。

    [浙江]  丽水、缙云、宣平(今归武义县所辖)、云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文成(南田区)*青田(温溪区及万山区一部除外)*泰顺(南部闽语区及百丈镇除外)、庆元(东部)

    (2)龙衢小片15县市,人口500万。

    [浙江]  龙泉、*庆元(东部竹坪、合湖以东除外)、松阳、遂昌、衢州市、龙游、开化、常山、江山。

    [江西]  上饶市、上饶县、玉山、广丰、德兴(限陇头)

    [福建]  *浦城(南部石陂、水北、临江等五乡的闽语区除外)

    6.相邻两片间有些方言带过渡性质,如婺州片的武义带有好些处州小片特点,处州小片的缙云又有婺州片特点。交通发达城市跟周围乡村也常不同,如浙赣线上的衢州市和上饶市,市区话带有较多的北区太湖片特点,跟周围乡间的处衢话不同。

    7.在东瓯片以南的闽语区中有好些地方是双方言区。如平阳水头镇,既说闽南话,也说吴语东瓯片的水头话。苍南县闽语区中有两个吴语方言岛:一是处在蛮话区与闽南话区之间的金乡镇,人口约1.6万,为明初金乡卫驻军的后裔,属北吴语太湖片,兼有好些官话特点。一是南端浙闽界上的蒲门城,也是一个古戊所,城内蒲城乡与城东面沿浦乡说南吴语东瓯片的蒲门话,这种话与其他东瓯片各点温州话不同,自有特色,约8000人。蒲门人对外能说闽南话,金乡人对外能说闽南话、蛮话、平阳当地温州话。

三、西 

    1.宣州吴语分布于皖南、江苏西南部及浙江西北一角,内部分三个小片,差别较大。太高小片古全浊声母没有通音化,石陵小片有的点清化,铜泾小片则都通音化了。

    2.宣州片15县市,308万人(其中安徽261万人)

    (1)铜泾小片12县市,230万人。

    [安徽]  *铜陵、*泾县、宁国(青龙、济川、东岸等乡的乡村)*繁昌、南陵(北部西部,及东南角吴滩乡一带)、宣城(限北部西部及南部溪口乡金牌)*芜湖县(万春区除外)、当涂(限东部南部)、青阳(童埠、杜村二乡及酉华乡杨柳地)、贵池(东部)、石台(东部,含旧城关广阳)、太平(已划入黄山市。西部杨家岭一带,北部龙门以北)

    (2)太高小片6县市65万人(安徽18万人,浙江47万人)

    [安徽]  *太平(划入黄山市。东部南部)、宁国(限南部南极等乡)、当涂(限东部湖阳乡、博望乡)

    [江苏]  *高淳(西部)、溧水(南部)

    [浙江]  临安(旧昌化县的昌北区)

    (3)石陵小片5县市,13万人。

    [安徽]  *石台(石埭。中部)、青阳(东南陵阳等乡,含城关旧派)、泾县(限西南厚岸、包合、水东三乡)、太平(划入黄山市。西北三丰地区部分乡村)、贵池(限南部灌口一带)

    3.宣州吴语受到官话严重侵蚀,在城镇往往对外说江淮话,在家说吴语,或限于老人妇女应用,在圩区则保存较好,称为“此地话、圩巴老话”。有些在官话包围中的土著话已被同化得只残存很少几项特征,如芜湖市郊四山乡的褐南村,男人已说市区官话,土话被认为妇女话,也只剩下定母读[r]声母,代词复数带[n n24]尾,近指用[k ?5],远指用[ku 55]等几项宣州吴语特征了,这些残余点即未统计在内。注意太平划入黄山市,但现黄山市驻地屯溪是说徽语的。